为迎接第115个“三·八”国际劳动妇女节及学校第二十六届思美节,弘扬新时代女性自尊、自信、自立、自强的精神,3月12日,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器2302团支部联合材料类2405、材料类2406团支部,于沅江路社区开展以“定格美好,致敬她力量”为主题的团日活动。活动旨在通过跨代互动,展现女性多元魅力,以手作艺术与影像记录传递对社区中老年女性的关怀与敬意。
此次活动聚焦社区中老年女性群体,融合“艺术疗愈”与“代际对话”理念,通过手工共创、影像记录等形式,搭建青年学子与银发女性情感交流的桥梁,在指尖流转中诠释“美丽永不褪色”的深层内涵。
非遗手作:当“扭扭棒”遇上不老匠心
当天下午,社区活动室已布置成春日工坊:桌上摆放着彩虹色扭扭棒、珍珠链条与烫金丝带,窗边悬挂着往期活动照片——推着轮椅跳广场舞的银发姐妹、身着旗袍朗诵诗歌的文学社成员,每帧画面都在诉说着社区女性的鲜活故事。
“咱们先给花瓣塑形,再组合花蕊。”材器2302班团支书刘旭向围坐一圈的阿姨们演示基础技法。67岁的退休教师张慧芬完成首朵玫瑰,却在组装戒指环节卡了壳。“这花茎老是打滑。”张女士无奈苦笑,捧着半成品的戒指,眼里却闪着激动的光。
志愿者向居民展示手工花制作方法 齐家辉摄
创作热情如火如荼。社区居民们逐渐放开手脚:曾做过裁缝的周美云将丝带编入花茎,制成可调节尺寸的胸针;社区合唱团指挥王丽华用银色扭棒勾勒出月季花瓣的锯齿边缘。短短两小时,52件作品惊艳亮相——从 “冰雪玫瑰”发簪,到毛线编织的永生花摆件,这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的碰撞。
社区居民共同制作手工花 严鸿泰摄
志愿者帮助居民调整花瓣位置 严鸿泰摄
手工花作品展示 严鸿泰摄
影像纪实:镜头重构“代际对话”
“咔嚓——”的快门声在摄影环节却遭遇意外冷场。面对专业补光灯和反光板,平日活跃的阿姨们突然羞涩:“皱纹这么深,别拍特写啦。”青年志愿者们通过不断赞美积极鼓励各位阿姨,为各位阿姨留下珍贵影像。当社区舞蹈队队长赵春梅看到AI创作的青春照片与当下影像拼合成“平行时空”时,不禁夸赞时代进步之快。
青年志愿者们将拍摄的照片即时打印成明信片,邀请社区居民们用扭扭棒制作立体相框。79岁的独居老人孙玉珍在相框边缘缠绕出藤蔓花纹,将年轻时的黑白证件照与此刻的彩色肖像并置。“时间好像打了个蝴蝶结。”她看着照片上不同的自己,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光。相机持续记录的不仅是影像,更是一代人向另一代人传递的生命温度。
志愿者指导居民摆拍照姿势 严鸿泰摄
居民们的美好留影 严鸿泰摄
社区回声:被唤醒的“银龄”创造力
这并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志愿服务,更是可持续的爱与温暖。沅江路社区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探路者实践中心已达成以“非遗工坊”和“她力量”影像展等多个深度合作。同学们用现代媒介技术焕新银发群体的文化理解,老人们以生活智慧反哺青年成长,这种双向的赋能模式为社区老龄化治理提供了典型新范式。
在沅江路社区里,青春和暮年不再是对立的时间标尺,而是温柔与创造力编制的共生网络,正如志愿者们设计的镜面对称摄影作品所隐喻的:每一代女性都是彼此的镜像,在凝视和对话中,照见生命不同阶段的璀璨光芒。
志愿者与社区工作者合照 严鸿泰摄
此次“定格美好,致敬她力量”主题团日活动,不仅架起了青年学子与社区长辈的情感桥梁,更以艺术为媒介诠释了女性生命不同阶段的光华。“通过指尖绽放的扭扭玫瑰与镜头定格的灿烂笑容,见证了岁月沉淀的智慧与青春活力的碰撞,让我更深刻地感悟到‘她力量’在时代浪潮中的多元表达。” 材器2302班班长严鸿泰说道。青年志愿者们表示将持续深化校社联动机制,拓展志愿服务内涵,通过创意手作、影像记录、代际对话等系列活动,助力社区文化共建共享,让更多女性在自我表达与价值认同中焕发光彩。